郑板桥巧戏土财主
为了给老母亲祝寿,一位土财主邀请了许多亲朋好友,来客坐满了客厅。土财主忍痛花100两白银请郑板桥来写寿联。郑板桥打算用这些白银来救济难民。 来到现场,堂上早已备下文房四宝,郑板桥挥毫写道:天增岁月人增寿,春满乾坤客满门。看到郑板桥的寿联,这位土财主面露愠色,向郑板桥低语道:我请你来是为我娘祝寿的,你要写娘增寿啊!我花钱,你怎么能让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3)赞 (0)
为了给老母亲祝寿,一位土财主邀请了许多亲朋好友,来客坐满了客厅。土财主忍痛花100两白银请郑板桥来写寿联。郑板桥打算用这些白银来救济难民。 来到现场,堂上早已备下文房四宝,郑板桥挥毫写道:天增岁月人增寿,春满乾坤客满门。看到郑板桥的寿联,这位土财主面露愠色,向郑板桥低语道:我请你来是为我娘祝寿的,你要写娘增寿啊!我花钱,你怎么能让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3)赞 (0)
许多人都知道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奇女子,她不但美丽出众,而且深明大义,为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共处,自愿嫁到偏远的匈奴。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智斗财主的故事。 小时候,王昭君就非常聪明,而且很懂事,十分同情穷苦的老百姓。那时,王昭君发现许多乡亲们起早摸黑地干活,却连油灯都点不起。她心里很难过,一直在想办法为乡亲们解决这个问题。 后来,王昭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2)赞 (0)
王冕是元朝著名的画家和诗人,十岁时他到一个财主家放牛。财主和王冕订了一个合同:一年内,除了活儿要干好,还要回答一个问题,才能发给工资。 一年期满,财主对王冕干活挑不出毛病,便出了一个问题:从前,有一伙穷人,在锄地时挖到了价值连城的宝贝一块玉璧。有人建议把玉璧砸碎,每个人分一块。他们根本不懂得这个宝贝一旦破碎就不值一分钱,结果他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3)赞 (0)
尼瓜山村,有一个爱财如命却又爱吹牛的乌奎财主。一天乌奎请客,命厨师做两道菜,一道菜要用最好的东西烧成,另外一道菜要用最差的东西烧成。 厨师等客人到齐后,端上了笫一道菜红烧猪舌头。 大家惊异地问厨师: 你这道菜好在哪里呢? 厨师说:人人都有舌头,舌头能说会道,表达美好的思想。因此,用舌头烧出来的,是世界上最好的一道菜了。 客人一致同意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3)赞 (0)
相传元朝年间,房子县李家沟(即现在的河北省临城县岗西乡中驾回)有个少年叫李隆岗,他自幼聪慧精明,足智多谋,品学兼优,尤其擅长骑马射箭,使枪弄棒,为人仗义疏财,疾恶如仇,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。李隆岗智斗老财主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。 妙联戏财主 李家沟有一个财主为人奸诈、吝啬,他家里养着一头黑牛、一只花猫和一只大公鸡。财主自己整天花天酒地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4)赞 (0)
相传,纪晓岚小时聪明好学,能诗善对,人称神童。村里有个姓公的大财主,常倚仗权势欺压和坑蒙穷苦人,百姓敢怒不敢言。 一次,老财主为备后事,要做一口松木棺材,可他家没有松树,便派家丁和木匠,把纪晓岚家一棵大松树锯倒了。正要往回拉,晓岚的父亲回来了,上前阻拦,指责老财主不应砍伐纪家的树。家丁忙把老财主叫来,这老家伙狡辩说:什么你家的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3)赞 (0)
明朝末年,广平府永年县善寨村出了个名叫张盖的大诗人、书法家,世人称他的草书明朝第一。他一生狂放不羁,怪异无常。天启年间,张盖在滏阳河畔收徒讲学,慕名前来拜师的络绎不绝,后来这些徒弟大都考上了举人。 话说有一天讲完课,张盖清清嗓门儿,大声说道:朝廷近期举行会试,我决定从你们当中筛选三个优秀的,和我一起进京赶考。你们准备一下,三天以后就在这里进行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4)赞 (0)
有一次,苏东坡和朋友一同进京赶考。因为路上遇到一些事情,所以当他们赶到考场时,考试已经开始好一会儿了。守卫的士兵拒绝让苏东坡进入考场,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。 这时,主考官走了过来,叫住了他们,说:我出个对联,你们如果答上了,就可以进考场,否则就请回吧。主考官出的上联是: 一叶孤舟,坐了二三个学子,启用四桨五帆, 经过六滩七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3)赞 (0)
明朝隆庆年间,扬州城郊外有一个名叫柳子君的秀才,他在家里埋头苦读二三年后,自觉学有所成,遂踌躇满志地准备到京城去赶考。 这一日,柳子君背着行装一路游山玩水误了时辰,眼看天都快黑了,他还没有赶到集镇。不由得有些心慌。他刚走到一处山林,只听得哗啦啦一阵异响,从小路边上的林子里蹿出来几个五大三粗的大汉,一个个身穿黑色紧身衣,头戴黑色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3)赞 (0)
好心救老者 从前,有个小小的镇子。镇子西边一条巷子里开着一家米铺,主人叫罗小三,祖祖辈辈住在这里。罗小三为人本分老实、心地善良,和妻子张氏一起守着米铺,勉强维持着生活。 罗小三隔壁是一家大户,姓贾,家里很有钱,是这个镇子上的第一大户。据说贾家有一个亲戚在朝廷里当大官,每年都要在贾家住上几天,然后带着许多礼物离开。每年这个亲戚来的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4)赞 (0)
冀东山区长城脚下,有个叫义虎沟的村子。这个山村至今仍流传着义虎报恩的传说。 这个村在宋代时归辽国统治,村里有一户王姓人家,男人早逝,丢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。儿子王义小的时候,靠母亲给人织布、纺线和浆洗勉强度日,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。儿子大了,生活也没多大改变,母亲干不动了,王义上山砍柴挑到山外卖给守长城关口的军营,一天一结账,等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3)赞 (0)
恶霸欺凌 白马庄有个寡妇,人称三娘。丈夫去世后,独自抚养两个儿女,孤儿寡母,处处艰难,事事受欺。 这一年,三娘含辛茹苦养大了一头猪,一家人满心欢喜盼着杀猪过年。哪知到了腊月二十九,约好来帮忙杀猪的屠户却不见人影。三娘只好又跑到集上去请,那些杀猪佬却都支支吾吾,推说走不开。 这时,一个叫二狗的屠户挤眉弄眼地朝她喊:三娘,要杀猪吗?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4)赞 (0)
早年间,陕北延安府管辖十三县,最南边两个大县洛川县和富县。两县以洛河为界,河南岸是洛川,北岸为富县。隔河相望,依山面河各有一村,河南边的叫南黄庄,河北岸的叫北黄庄。两村百姓都姓黄,据说是一百年前两亲兄弟分家另过后繁衍的后人。同宗同姓未必同贫同富,北黄庄的黄金道黄员外,年轻时候赶牲灵拉驮队,从北往南倒盐,自南向北贩米,没过几年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2)赞 (0)
2011年春夏之交的一天,断颈山下解家村的解老八,肩挎一张祖传的牛角胎硬铁弓,腰悬一壶钢尖竹杆雁翎箭,又钻进了断颈山。 自从十几年前禁猎后,断颈山上再难听见猎枪声。没有枪声,并不代表没人打猎。禁猎是禁不了解老八的。解家有一门祖传的绝艺箭术。解老八的箭术,百步之外,说射熊眼睛,绝不会射到熊鼻子。 上个月,解老八在断颈山腹地人熊岭,射杀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5)赞 (0)
有个人,名叫戴十,也不知道他的身世,只知道战乱之后,他居住在洛阳东南的左家庄,以给人做帮工为生。癸卯那年的秋天,八月份,一个官宦人家的门房在豆田里放马,把庄稼都踩坏了,戴十就把马赶了出去。这门房发起怒来,用马鞭子乱抽戴十,竟然把他打死了。 戴十的妻子姓梁,抬着尸体到营里去上诉。这门房是权贵人家的家奴,主人很倚重他,就用两头牛、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2)赞 (0)
过去有个老实人叫尤里,老实得见了人都不敢大声说话。尤里从祖辈那里继承了三亩地,勤勤恳恳地耕种,勉强养活一家老小。父亲死后,没有钱置墓地,他就把父亲葬在了这块地中间。 村里有个恶霸叫李虎,人们送给他一个外号叫李霸天。他有块地和尤里的地挨着,看到尤里这块地土质不错、水源方便,他就想占为己有。先是低价收买,不成便逐渐吞噬。每次耕地,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2)赞 (0)
刷,刷山高头传来席唏疎的响声。 白山娃抬起头,乍起两耳朵,眯起黑胖脸上的大眼睛,向山高头瞭去。 松树尖梢扎向云天,茸茸针叶纹丝不动;稀疏的楸树丛,没有鸟儿低飞;没有野物游走,也没有人影儿出现。粗壮的白山娃站着,人像蓝色的树桩,心里似泪泪山泉遇阻,激起了白浪:土枪被没收了,有野物也别想往,没口福尝那野味了。 刷啦,刷啦响动大起来,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2)赞 (0)
收购 有位裁缝,姓李,是个瘸子,安徽人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他从安徽宣城来到登州,在老城区的一个胡同口租了间房子,开了个裁缝铺,起名小安徽制衣,到现在,已经成了三十年的老字号,小安徽也变成了老安徽。 说是老字号,不过,现在却没什么生意。 裁缝这一行,往前退一二十年,生意是非常兴隆,逢年过节,老老小小,谁不做身新衣服啊?李裁缝在鼎盛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1)赞 (0)
传说早些年,在皖南山区秃鹰岭一带,活动着一种狼,这种狼身上的皮毛是灰黄色的,尾巴却红得像火焰一般。当地人都把这种狼叫做火尾狼。火尾狼长得身高体壮,动作异常灵敏。大凡狼在动物中,生性是特凶残的了,但不知是怎么回事,火尾狼却和秃鹰岭一带的山民们相处得非常好。 有一次,一群小孩子跑到深山里去捉迷藏,玩着玩着,一个叫虎子的小孩脱了伴,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6)赞 (0)
遇见他的那个早晨,北海湖畔静得有些吓人。 我总以湖水为镜,来梳妆打扮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匈奴女子也不例外。直起腰来的那一瞬,我感到身上哗啦啦缀满异样。我惊恐地抬头,就见站在数米开外的他,手握一个像鞭子似的东西,头发凌乱披散,目光炯炯有神。我非常狼狈地逃离那个地方,抓着马鬃跑了许久,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目光。我不知道,他就是......
发布于 03-26阅读(2)赞 (0)